当前位置:首页>代表工作

架起“连心桥” 畅通“民意路”——全面加快人大代表“家、站”建设侧记

发布日期:2022-12-08 11:00文章来源: 市人大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近日,绵阳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省人大常委会的《指导意见》,并结合绵阳实际,出台该市规范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平台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从今年起,对全市代表“家、站”运行管理、活动情况、档案记录等进行联查打分,年底评选全市代表“家、站”示范点,给予资金奖励,激发创建热情,促进各地代表“家、站”作用发挥。

齐心建,查漏缺

绵阳市人大常委会重视支持代表“家、站”建设运行工作,始终加强对全市代表“家、站”建设工作的指导、检查。2021年末,召开全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作会,对全市代表“家、站”建设运行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县乡人大立即响应,全面加快“家、站”建设。

2022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将代表“家、站”调研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分管副主任带队深入全市9个县市区,对各地代表“家、站”建设运行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逐一指导当地代表“家、站”建设。

今年以来,全市代表“家、站”建设蓬勃发展,“家、站”运行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全市建成“代表之家”130个,“代表联络站”816个,一批有示范价值和引领能力的品牌“家、站”初具雏形。

针对各地代表“家、站”建设水平不平衡等问题,绵阳市人大常委会要求采取“建立试点,稳步推进,全面推开”的方式,在各地确定2-3个改造提升或新建精品试点,进一步规范命名、统一标准、健全制度、查漏补缺、完善提高,以精品“家、站”带动全市各“家、站”的提档升级,全市“家、站”建设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好机制,好办事

“每月4日”选民说事、“每月14日”代表议事、“每月24日”履职办事。这是绵阳市游仙区石马镇建立的“见4说事”代表进“家”入“站”履职制度,保障了选民在家门口就能反映社情民意,代表们就地就能化解问题。

绵阳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对“家、站”工作的引领作用,要求各地代表“家、站”要以完善的制度规范“家、站”的建设和运行。督导各地代表“家、站”建立活动制度、学习制度、视察调研检查制度、代表接待日制度、代表提交群众意见办理制度、“家”“站”活动日志记录等管理制度,把制度实实在在落实在“家”“站”运行管理中。同时指导完善代表活动档案,推行代表履职档案“专卷”管理,将代表联系选民、接待群众、建议及办理情况登记簿、代表述职情况等整合为一人一档。全市代表“家、站”都达到了制度上墙,簿册齐全,软件建设进一步规范。

小平台,大作用

安州区雎水镇开展人大代表工作站主动送门活动,人大代表们每个月1到2次化身“轻骑兵”,深入雎水镇偏僻村户,走进困难家庭,把人大代表之家的椅子摆进群众的院坝里,把“人大代表服务点”座牌放在群众家里茶几上,在为群众带去了更贴心的志愿服务及惠民事项代办服务的同时,有效拉进了代表与群众的关系。

绵阳市以“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为依托,积极探索代表活动的新形式、新方法,从而使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充实。

各地人大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探索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工作实践。北川羌族自治县作为少数民族山区县,动员各级人大代表进“家、站”联系选民、接访群众,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以羌歌羌舞为“媒”,带动羌、汉群众参与,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方面发挥代表示范引导作用。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人大依托代表“家、站”,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230余次,听取政府及相关部门专项工作报告140余次,协调推动相关问题解决约164个,有效地促进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