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观点理论

不要让视察变为视而不察

发布日期:2021-02-04 15:24文章来源: 市人大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涪城区青义镇人大主席团  谢清泉

 

古人云: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没有人大代表的视察和监督,那么政府的权力很可能就会翻出制度的笼子。视察、督察是人大代表依法行使监督权、建议权、表决权的索引;是监督政府依法办事的利器;是了解民生,掌握民意,体现民智,为民发言的必要载体。毛泽东同志曾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视察本身就包含着调查,是为发言而做准备,为民代言而提供支撑。

现实工作中,一些干部、包括个别人大代表把视察当成是出出门,认认人,走走路,看看景;认为视察就是散心放风、观景赏花。于是,在视察中当“睁眼瞎”,练“闭口禅”,坐“过山车”,把视察当成“试查”,浅偿辄止,停于表面;还有的代表认为视察就是“查”,戴着有色眼睛看问题、找毛病,把视察当成“事察”和“查事”,以查为目的,无病找病,有事无事开“药方”,这些都是极端错误的。俗话说:善察者知人,善思者知心。善于视察,学会视察,经常视察,这是人大代表的必修课题和必备素质。

视察就是要主动巡诊,“以题找病”。常言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视察同样如此,要抓住根本,突出中心,在视察之前就要先确定主题,制定方案,解决视什么?察什么?怎么察的问题,做到根据主题找问题,使视察不“跑题”、不“走神”。视察的主题确定要做到“五个结合”,既:结合法律法规搞视察,结合上级指示精神搞视察,结合党委中心工作搞视察,结合政府重点目标搞视察,结合当前审议议题搞视察。只有先定好“弦”,视察才会不跑“调”,才能以题“找病”,因病“开方”,使视察不打水漂、不落空。

视察就是要以察代刀,“敲钟震柱”。视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巡视纠察,就是通过查找问题,找出缺点,发现错误,尔后向政府“开炮”;通过批评让政府“出出汗”、“醒醒神”。现实中,有的代表信奉多栽花少栽刺,多说好、少说坏的处事原则,这是一种不负责任和失职的表现。常言道: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只有通过视察,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通过代表的建议、意见和督导,让政府反躬自省、自我开刀,才能够确保政府这个机器“不生锈”、“不脱轨”。古人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作为人大代表,就是要在视察中敢于批评,勇于揭短,不怕亮丑,从而使政府少犯错、不犯错;就是要时时为政府“敲钟”,使政府工作“不迷路”;就是要处处为政府“套绳”,确保政府依法行政“不偏道”。

视察就是以纲为绳,“测其长短”。视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调查,就是通过现场查看,走访群众,座谈分析,听取汇报等方式,为代表的发言、批评和建议提供“营养”与支撑。就是以法律法规为“尺度”,检查政府法律法规是否贯彻落实,是否依法行政不翻“围墙”;就是以条令条例为“尺度”,查看政府各单位、各部门落实条令条例是否“渗水”、“变道”;就是以工作标准为“尺度”,检查本级或者下级国家机关和单位,工作是否尽职尽责?目标任务是否完成?常言道: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代表的视察就是扬其长、找其短、补不足,为政府“导路”,为发展“寻方”,为群众谋利。

视察就是要“寻金”、“探宝”,“栽花送香”。视察不仅仅是找问题,而且更应该是发现成绩,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实现遍地开花处处红。代表在视察中要善于总结成绩,提取经验,发现闪光点,挖掘亮点,做到任人之长,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俗话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专注、专心是搞好视察的前提,代表在视察中只有全身心投入,用其心、交其民、动其脑、投其力、挖其源,才能“探其宝”、“找其因”、“成其事”,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挖到金”、“得其精”,把一家之光,点成众家之亮;把一家之花,结成众家之果,实现处处开花处处香。

俗话说: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只有多视察、常视察、用心视察,才能搞好视察,让视察真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