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会刊公报

政府工作报告(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发布日期:2021-12-20 15:52文章来源: 市人大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0月26日

在绵阳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绵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元  方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绵阳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绵阳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完成本届政府既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中国科技城建设扎实推进。中央赋予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的时代使命,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政策措施全力支持。科技城新区成功获批省级新区并加快建设。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7.14%,稳居全国城市前列。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1项,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全国推广三批次56条全创改革试验经验、绵阳贡献9条,全省推广三批次56条全创改革试验经验、绵阳贡献18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160家增加到446家。

——经济总量突破三千亿大关。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两个千亿台阶,2020年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突破3000亿元、达到3010.08亿元,总量稳居全省第2位,居西部非省会城市第5位、全国城市第91位。经济增速年均增长7.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24%,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突破5000亿元。

——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首轮交通攻坚大会战顺利收官。西成高铁建成通车,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64公里。成绵城际动车实现公交化运营,绵阳站成为全省客流量第二大客运站。绵西高速、九绵高速张家坪至青莲互通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和在建里程726公里、从全省第11位上升至第3位。南郊机场跻身全国机场50强,年旅客吞吐量从154万人次增加到最高峰415.9万人次、稳居全省第2位。全省首台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绵阳南、江油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60%以上。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7.9万人。学前教育“80·50”攻坚任务圆满完成,高中教育水平全省领先。全市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1.3万人,较六人普增长91.99%。全市人均预期寿命从76.38岁提高到80.3岁,居全省地级市第1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9%、9.3%。

——三大攻坚战目标如期完成。8.3万户22.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北川、平武2个国定贫困县高质量摘帽,提前一年实现全域脱贫目标。衢绵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工作任务圆满完成。进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行列,“水十条”考核指标全部达标。认真落实9个领域风险化解工作方案,成功应对2018年“7·11”、2020年“8·11”暴雨洪灾,连续8年无人员因洪涝灾害死亡和失联,连续11年无人员因地质灾害伤亡,连续17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过去五年,我们坚定不移兴实体、抓产业,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为12.3:39:48.7。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90.7%。绵阳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第50位,绵阳经开区在国家经开区综合排名第68位。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6%,中核二四公司等2家施工企业晋升特级资质,实现我市零的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突破千亿大关,年均增长8.7%。北川、江油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两弹城”等5个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方特东方神画开园,同期经营情况居全国方特景区前3位、全省景区前列。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建成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市,成功争取国家级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在绵建设。两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市场主体从24.6万家增加到41万家,总量居全省第2位。“四上”企业突破3000家、达到3406家,总量保持全省第2位,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119家、增加282家。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领航计划”,长虹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第6位,九洲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总数3家,居全省第1位。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后,长虹新能源将成为其首批上市公司。爱联科技作为全省地级市中唯一的企业入选全国科改示范企业。加强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头部企业”合作,华为、中兴在绵采购额大幅增加,居全国城市前列。

投资消费稳定增长。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出台《抓项目促投资19条硬措施》,实施省市重点项目565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5%。持续实施大规模技术改造,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7.7%、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0.6%,产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37.2%、占比居全省前列。坚持“消费促升级”,推动传统消费转型,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9%。全市网络交易额稳居全省第2位。

过去五年,我们全力以赴谋创新、求突破,科技创新效能全面提升

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加强。完善联系在绵科研院所、高校和“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支持在绵科研院所承担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蝉联3届全国双拥模范城,蝉联7届四川省双拥模范城。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绵阳在若干领域居世界一流水平,在航空发动机、二次雷达、磁电材料与元器件、输变电绝缘材料、物联网无线连接模块、特种高速连接器、特种电源系统、手机振动马达、高铝盖板玻璃、高效安全农药等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问题。

国防科技工业加快发展。推动在绵科研院所参与重大国防科技装备生产研制重点任务,支撑国家国防科技工业核心能力提升。科学城医院核医学中心回旋加速器项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核医疗健康产业基地、激光产业基地等项目开工建设,磁性材料产业园一期等项目投产。九洲实现全球航班星基监视系统关键技术突破,华丰科技建成国内最大的高速连接器生产基地,长虹电源建成国内最大的航空电源系统研发生产基地。中国兵装自动化研究所成为全国首家同时开展院所转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军工单位。

科技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850家增加到1375家。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等平台建成运营,国省级创新平台达到193个。绵阳高新区“双创升级专项”工作通过国家部委绩效评价。长虹成为全省首家入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国有企业,涪城、九洲2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申建成功。建成省级首批院士专家产业园2个,累计引进博士1058人、硕士8960人。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增长20%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4.3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年均增长13.6%。

过去五年,我们持之以恒促改革、扩开放,发展动力活力全面提升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等3项工作获得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激励,居全国地级市第2位。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等经验得到国家部委肯定。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流程在线融资。市与市辖区(园区)权责关系改革圆满完成。推进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乡镇街道、建制村数量减少43.2%、51.8%。在全省率先开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综合试点,40项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

营商环境大幅改善。推行“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一般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企业开办、抵押登记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个人房产交易和不动产登记实现“全城通办”。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16位。“五专”企业服务机制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纳税”指标成为全国营商环境标杆。连续两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排名第2位,进入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优秀行列。

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引进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05个,投资465亿元的京东方柔性面板、投资240亿元的惠科液晶面板等项目建成投产,到位国内省外资金连续5年居全省第2位。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成都、重庆北碚区的一批合作事项扎实推进,与重庆江北区战略合作全面开启。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科博会被评为“中国十佳优秀特色展览会”。进出口总额稳居全省第2位。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核”区域常住人口达到223.4万人,增长17.1%。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66%。改造、新建城市道路451.47公里,“重构一环、贯通二环”全面实现。改造危旧房棚户区3.8万套、老旧小区1267个,惠及群众超过40万人。县域范围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达到81.7%。涪城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三台、平武、北川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安州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涪城、游仙和6个镇、71个村被评为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单位。

过去五年,我们倾情用力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福祉水平全面提升

民生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成为全省首批全域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国家认定的城市。建成绵阳飞行职业学院,全市高等院校达到15所。绵阳运动员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取得4金2铜、在第十三届省运会上取得团体总分第2的佳绩。新增三级医院2家、总数达到19家,省内首家地级市儿童医院建成投用。每千人婴幼儿托位数2.9个,居全省地级市第1位。涪城工区街道跃北社区等3个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溜溜跑马山》等作品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北川地震遗址保护区、梓潼文昌祖庭、盐亭嫘祖陵公园获评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成功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89%、提高2.3个百分点,PM2.5年均浓度值34微克每立方米、降低17.1个百分点。国控省控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安州磷石膏问题完成整改销号。单位GDP能耗降低18.47%,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5.34%。深入推进大规模绿化绵州行动,森林覆盖率达到55.78%、提高2.77个百分点。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北川、盐亭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蝉联4届全国文明城市,江油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获批首期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全省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战果。退役军人工作进一步加强。“七五”普法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6.7%、62%。在全省市州率先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仅用52天全域实现“三清零”,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

过去五年,我们从严从实转职能、优作风,政府行政效率全面提升

政治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出台《市政府党组工作规则》,认真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完善《绵阳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议事决策规则》等制度,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扎实抓好上级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推动整改成效转化为发展成果。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向市政协通报重大事项,高质量办理1329件人大代表建议、2127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面实施政府系统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开展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处置攻坚,推动神州南都一期、滨江世纪花园等421件纳入台账管理的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化解。完善政府系统移动办公平台功能,政府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廉政建设不断深化。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推进精文减会,减少政府文件和会议超过30%。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域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系统,被财政部推荐为中央预算单位使用。完善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市土地管理委员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用,城市规划、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等重点领域监管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今年以来,我们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聚焦“一个确保、三个突出、五个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4.34亿元、增长10.1%,增速居全省第2位。

持续抓好疫情防控。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工作。建设发热门诊28个,定点医疗机构3家,核酸检测能力居全省地级市第1位。圆满完成四川省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演练。成功处置南京关联病例突发疫情,在全省率先启动“圈层管理”,落实1个中风险地区封闭管理、8个疫点管控措施,未出现1例扩散蔓延。加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力度,接种超过740万剂次,群体免疫屏障加快构建。

加速转换发展动能。出台《集中精力大抓工业24条措施》,新型显示产业入选科技部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6.7%,规上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1.5%。长虹、铁骑力士入选全省首批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加快编制《绵阳科技城新区发展规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开工并加快建设。安州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高新区,全市省级高新区总量居全省第1位。

强化项目企业支撑。330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87.4%、快于时间进度12.4个百分点,全市投资工作进入“省红榜”。组建科技城重大产业投资基金,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杉金光电偏光片、惠科系列项目、钜成半导体产业园、金桥焊材制造基地等69个5亿元以上项目成功签约。推广重汽绵阳生产基地扩能上量工作专班机制经验,37家专班企业实现产值982.9亿元、增长34.8%。16家企业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排名西部城市第5位,总数达到23家。

积极推进城乡建设。扎实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长虹大道、绵州大道等主干道改造进展顺利,三江闸坝桥头公园、创享广场基本建成,西部首个人才主题公园建成开园。出台《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20条措施》,江油成功入围全国百强县培育名单,涪城在全国百强区排名进一步提升、居第68位。新增省第三批“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6个,总数达到20个。北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台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表彰。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2021年市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城镇登记失业率2.72%,低于省控目标1.28个百分点。开工新建公办幼儿园12所,完成续建17所。“两病”可报销药品种类提高到1060个,单行支付药品综合报销比例提高到63.5%。配合做好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办结群众信访件251件。整治森林草原火灾隐患超过1300起,森林草原火灾实现“零发生”。抓好防汛减灾工作,有效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五年,这些令人鼓舞的变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心关怀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在市委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努力奋斗的结果。每一位绵州儿女,都是这段光荣历程的见证者、实践者、推动者。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解放军驻绵部队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港澳台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诚挚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五年的成就,为继续前进打下了坚实基础;五年的实践,为开创未来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沿着正确方向前行。五年来,我们始终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全面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省市决策部署,有力战洪水、抗地震、防疫情、化危机,充分印证了坚持党的领导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毫不动摇把党的领导这个最本质特征坚持好,就一定能够把绵阳的事情办好,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必须全力服务国家战略,矢志不渝推进科技创新。五年来,我们始终肩负中国科技城职责使命,全力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得到上级关心关怀和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是绵阳发展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只要我们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找准城市定位,就一定能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得益彰,走出一条具有绵阳特色的发展之路。必须保持专注发展定力,鼓足劲头加快追赶跨越。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形成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局面,充分彰显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只要我们保持专注发展战略定力和韧劲,就一定能全面增强绵阳综合实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更好满足广大群众期盼。五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脱贫攻坚、环境保护、社会民生等领域办成了许多实事,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充分说明了为民谋利才能聚民心、集民智、汇民力。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一定能更好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秉持求实务实落实,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忠诚、团结、坦诚、简单、务实,加强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营造了求真务实、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充分表明了优良作风是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只要我们切实加强政府系统自身建设,就一定能提升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工作本领,在新的征程上实现新作为。这些宝贵经验,是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五年实践的智慧结晶,我们要倍加珍惜、大力弘扬!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绵阳最大市情,县域分化、整体较弱问题还比较突出;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突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有待加强,城乡基层治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部分干部担当精神不足、服务意识不强,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仍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高度重视,正采取有力举措,全力予以解决。

未来五年工作建议

未来五年,是绵阳担当使命、服务全局的赶考期,强基聚能、蓄势突破的关键期,奋勇争先、跨越腾飞的机遇期。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八届一次全会重要要求,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保持坚如磐石的定力,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担当作为;我们必须深刻认清“时之大势”,拿出时不我待的劲头,在抢抓发展机遇中顺势而为;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市之大计”,锤炼真抓实干的作风,在区域竞争格局中争先有为,奋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绵阳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认真落实市委追求“三个一流”、实施“四大战略”、实现“七个大幅提升”的重要要求,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绵阳力量,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谱写绵阳新篇章。

今后五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中国科技城创新能级大幅提升。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壮大,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达到76%以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保持全国城市前列。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重要基地的地位更加凸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发展带动力显著增强。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大幅增长,发展质效明显提高,构建起结构更优、竞争力更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实现,工业经济、县域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

——改革开放水平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总量突破55万家。外联内畅、通江达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四向通达、全域开放”立体开放态势更加巩固,铁路通车里程达到41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70公里以上。外向型经济加快发展,城市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西部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基本形成。

——城乡品质大幅提升。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科技元素充分展现。宜居宜业Ⅰ型大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56.5%以上,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产业更加兴盛、生活更加幸福。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建成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

——治理效能大幅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法治绵阳、平安绵阳建设迈上更高水平。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既保持和谐稳定又充满旺盛活力。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为引领,推动新时代中国科技城高质量发展

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创新引领战略,保障在绵科研院所重大工程实施,推动一批国际一流的战略性、基础性、前沿性科研设施建成投用。支持在绵科研院所、高校争创国家实验室,参与建设天府实验室,打造科技城实验室。深入开展“招院引所”,集聚建设一批重点科研机构,巩固国家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重要地位。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支持在绵科研院所聚焦优势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强化创新主体支撑。运营好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等平台,组建科技城先进技术研究院,力争国省级创新平台达到230个以上。开展重点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工程,力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800家。加快建设核医疗健康产业基地、激光产业基地等项目,培育壮大高技术产业集群。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开展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国家科研人员激励计划试点,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实施科技项目“揭榜制”和科研经费“包干制”。完善“科技城人才计划”“绵州育才计划”,实施科技城博士集聚行动,引进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争创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人才住房供给体系。申建全国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深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建设中国(绵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办好科技文化节、创新大赛等活动,厚植创新创业沃土。

加快建设科技城新区。聚焦把科技城新区建成引领绵阳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出台新区发展规划等“1+2+1”规划。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高效集聚配置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增强科技创新策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赋能发展能力,形成支撑全市、引领全省的科技创新势能。围绕新区产业定位,加快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壮大北斗卫星应用等特色产业,推动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等优势服务业集聚发展,努力引进一批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

二、加快发展现代产业,努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培育30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1000亿级装备制造产业、1000亿级先进材料产业、500亿级食品饮料产业、500亿级能源化工产业,加快建设国防科技工业特色鲜明、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突出的先进制造强市,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以上。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和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力争国家制造业500强企业达到3家以上、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达到6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40家以上。深入实施“钻石工程”计划,力争全市上市公司数量实现倍增。支持绵阳高新区、绵阳经开区在全国同类园区中晋级升位,支持绵阳工业园区申建省级高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绵阿产业园区。建成千亿级产业园区1个、500亿级产业园区4个。深入实施企业上云工程,加快建设数字新基建,实现5G信号全域连续覆盖。推动“芯屏端软智网”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提高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完善现代服务业体系,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7%以上。加快建设华润万象等商业综合体,推动商贸流通业提升能级,力争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超过500亿元。提升绵阳商业银行实力,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力争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培育壮大中油九洲北斗等企业,力争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支持梓潼、平武争创天府旅游名县,支持七曲山风景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支持仙海、罗浮山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推动方特二期等项目,力争文化旅游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推动科技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两大成长型服务业提速增量,力争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80亿元以上、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10%以上。

推动质量强市建设。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支持企业主导和参与制修订行业标准50项以上,加快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绵阳区域中心建设。支持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四川省天府质量奖,持续开展绵阳市政府质量奖和“绵州工匠”评选。加强品牌培育和保护,扩大“绵州珍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积极参与“天府名品”认证,力争商标有效注册量突破6万件。支持三台麦冬申建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北川、梓潼、三台申建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三、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努力提高城市品质。加快建设“双300”的宜居宜业Ⅰ型大城市,建成成渝地区副中心城市。实施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完善主城区与一、二环及各组团连接通道,力争建成区每平方公里路网达到6.5公里以上。建好绵阳城市规划展览馆、科技城创新馆,打造更多科技应用场景。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新建公共充电桩1万个以上。积极推进留白增绿,力争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以上。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3780套,改造危旧房棚户区1万套、老旧小区1640个,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发展装配式建筑,力争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以上。

聚力建设城市新中心。突出生态打底、科技赋能、场景营城,统筹推进科技城新区城市建设,打造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强化发展主轴,优化创业大道线位,打造引领绵阳城市发展的中央脊轴。贯通科技城大道、滨河北路等干道,形成科技城新区“三横七纵”骨干交通网络。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要求,推进新区直管区综合开发,布局建设市民中心、鼓楼山森林公园、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完成投资超过500亿元,打造科创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商业中心“五位一体”的城市新中心,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的生活共同体。

全力推动县域崛起。实施县域崛起战略,围绕“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布局,支持各地在全省类区县晋级升位。支持涪城全面建设西部现代化强区,在全国百强区排位提升。支持游仙建设国防科工特色产业园区,打造全省科技创新标杆。支持安州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建设全省经济生态强区。支持江油做强先进材料等产业,争创全国百强县。支持三台加快鞋服纺织等产业转型,领跑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县。支持梓潼培育绿色食品等产业,建设全省丘区经济强县。支持盐亭壮大生物医药、能源化工等产业,建设成渝地区生态经济强县。支持北川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全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支持平武融入大九寨旅游环线,建设全省生态旅游强县。深入实施“宜居县城建设行动”,统筹县城功能完善、品质提升、特色塑造。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巩固游仙电梯智造特色小镇等省特色小城镇建设成果,打造一批中心镇、重点镇、特色镇。

强力推进交通先行。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坚持“升级、加密、联网”主攻方向,加快建设交通强市。支持保障成兰铁路建设,开工建设绵遂内铁路,构建畅达成渝西(安)、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十”字铁路主骨架。研究推进城市轨道交通。推动九绵、广平、中遂、绵苍和G5成绵扩容、绵广扩容高速建成通车,开工建设盐茂高速,力争开工三大乐、南盐高速,研究推进平武至松潘、北川至安州、绵阳至南部高速,构建“一环九射六联”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县县通高速。建成南郊机场T2航站楼、北川通用机场,加快南郊机场迁建前期工作,织密直达全国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加快推进皂角铺铁路物流基地和科技物流产业园铁路专用线建设,全域推动“金通工程”,健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

四、坚定不移扩大内需,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以上。突出抓好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力争两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工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超过30%。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进一步提高民间投资占比。积极推进盐亭角探1井、蓬深6井和三台—盐亭秋林区块致密气等天然气勘探开发。加快建设中电光谷绵阳科技园、京东方OLED模组、理想汽车增程器、惠科显示模组等项目,支撑全市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以上。实施城市商业提升、县域商业建设两大行动,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加快推进绵州记忆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提档升级,打造上马故事等“商旅文”融合发展的消费街区。办好绵阳房交会、汽车展等展会,参与“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活动。扩大节假日消费,营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更好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持续深化对外开放。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融入成都平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坚持精准专业化招商,确保到位国内省外资金保持全省第2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提升科博会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建好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壮大中欧班列规模,推动更多绵阳造进入国际市场,确保进出口总额保持全省第2位。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力争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大关。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认真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个转企、小升规”,确保市场主体总量居全省第2位。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打造“国内一流、四川领先”的营商环境。深化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统筹推进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高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加快建设全国种业强市,建成国家级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级种业产业园区1个。积极推动国家生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项目,确保年生猪出栏达到430万头以上。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30万吨以上。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支持盐亭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梓潼争创国省级粮油和水稻制种现代农业园区。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30家以上。

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力争培育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个以上。全面实施路长制,加快“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推进武引灌区续建配套,建成开茂水库、沉水水库、引通济安等工程,启动建设祠堂湾水库、新华水库,推进铁笼堡水库、唐家山水库前期工作。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力争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以上、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到80%以上、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100%。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消薄”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3万元的薄弱村。深化新一轮衢绵东西部协作,持续开展对口支援,深入开展绵阳市“万企兴万村”行动。

六、致力绿色低碳发展,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编制实施全市碳达峰行动方案和“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探索实施近零碳排放和碳中和试点示范项目。严格执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开展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行动,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全面推进水泥、建材等高耗能企业实施节能工程,确保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下达目标。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力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以上。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深入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力争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到90%以上,PM2.5年均浓度值控制在33微克每立方米以下。实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确保20个国控省控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两项指标保持100%。实施重点区域土壤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加强农用地污染防控。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一屏六带四区”生态安全格局。全面推行林长制,全方位开展绿化绵州行动,完成营造林95万亩以上,建设更高水平国家森林城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推进涪江、安昌江干支流等重点流域生态修复,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举措。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深入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抓好北川、平武等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

七、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开创共享发展新局面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确保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在60%以上。认真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力争城镇新增就业超过23.5万人。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帮扶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的五大社会保险制度,力争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关爱保护,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

完善高质量教育体系。巩固学前教育“80·50”攻坚成果,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0所。实施基础教育巩固培优行动,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实施职业教育扩容提质行动,实现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实施高等教育对标提升行动,支持西南科技大学争创国家“双一流”学科高校,支持绵阳师范学院建设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支持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专升本。

加快建设健康绵阳。毫不松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高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建设科技城核医学中心、市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工程、三江医院等重点卫生健康项目,力争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8.45张以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力争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健康管理率达到90%。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争创生育友好型城市、儿童友好型城市。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办好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李白故里文化旅游节、王朗白马风情节等活动。强化“两弹城”、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基地旧址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图书馆、档案馆、方志馆、三线建设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力争每万人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达到760平方米以上。

八、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健全公共安全体制。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御工作。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推动新时代公安派出所高质量发展,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禁毒示范城市。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推进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强化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能力建设。做好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工作。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持系统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认真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9个工作方案,抓好各类风险排查和整治。健全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坚决守住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争创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规范社区办公服务与养老服务设施用房建设管理,建立集成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社区,促进全省城市基层治理示范市建设提档升级。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九、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着力加强政治建设。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注重从讲政治的高度谋划各项工作,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在政府系统落地落实。

全面依法履职尽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巩固法治政府建设成果。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落实《市本级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实施办法(试行)》。加强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加快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公职律师队伍建设。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监督,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高水平开展“八五”普法。

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坚持政府工作的真本领就是抓落实,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全面提升行政效率。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优化市与市辖区(园区)权责关系。用好“绵企通”政务服务平台,更好维护企业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强化政府督查、绩效考评、行政问责,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庸政懒政怠政现象,让干事创业蔚然成风。

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惩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决算刚性约束,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用政府过“紧日子”换取群众过“好日子”。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重点领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崇廉尚实、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一切发展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发展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矢志不渝、砥砺前行,奋力投身全面建设中国科技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绵阳新征程,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更加精彩的答卷!


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80·50”攻坚任务: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

2.水十条: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计十条。

3.“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批零住餐)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和有业务活动的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

4.头部企业: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具有较强影响力、号召力,并对该地区、该行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

5.“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一院所(高校)、一市级领导、一牵头单位、一工作专班、一实施方案。

6.“五专”企业服务机制:通过建立专线、专网、专窗、专员、专班,实现企业服务专线“一号响应”、专网“一网通办”、专窗“一窗受理”、专员“一对一服务”、专班“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服务企业的精准化与零距离。

7.一个确保、三个突出、五个重点:“一个确保”即确保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省第2位、增速排位在全省稳中有进;“三个突出”即突出科技城建设、项目投资、企业培育;“五个重点”即抓好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政府自身建设等工作。

8.Ⅰ型大城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300万。

9.科技项目“揭榜制”: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榜,谁有本事就揭榜,把项目交给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

10.科研经费“包干制”:确定经费总额,无需编制明细费用科目预算,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可根据实际经费需求按规定使用和列支,让科研人员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科研当中。

11.科技城新区“1+2+1”规划:第一个“1”即《绵阳科技城新区发展规划》,“2”即《绵阳科技城新区国土空间规划》《绵阳科技城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个专项规划,第二个“1”即《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城市设计》。

12.“钻石工程”计划:我市印发《推进企业上市“钻石工程”计划(2021—2025)》,从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13.芯屏端软智网:“芯”即集成电路,“屏”即新型显示,“端”即智能终端,“软”即高端软件,“智”即人工智能,“网”即新一代信息网络。

14.三横七纵:“三横”包括二环路、京昆高速、科技城大道;“七纵”包括货运大道、辽宁大道、创业大道、九洲大道—绵安快速路、青龙大道、205大道、成渝环线高速。

15.一核两翼、三区协同:“一核”涵盖涪城、游仙、安州3个市辖区,高新、经开、科创、仙海4个开发园区和科技城新区;“两翼”以江油和三台为主体;“三区”覆盖绵阳全域。

16.升级、加密、联网:“升级”即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技术标准,提高管养能力和运输服务水平;“加密”即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着力提高路网覆盖面和通达深度;“联网”即围绕融入大动脉、畅通主通道、打通断头路、联网可循环,构建外联内畅的交通网络。

17.一环九射六联:“一环”即绕城高速,“九射”即九绵、成绵、成绵复线、绵遂、绵西、绵苍、绵广和G5成绵扩容、绵广扩容9条高速,“六联”即广平、盐茂、中遂、成巴、南盐、三大乐6条高速。

18.一村一品:1个村拥有1个及以上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19.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

20.“两高”项目:高污染和高能耗的项目。

21.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22.一屏六带四区:“一屏”即以平武、北川为重要组成的山区生态屏障;“六带”即沿涪江、梓江、凯江以及安昌江、通口河、平通河建设滨水生态廊道;“四区”即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区、平原城镇发展生态经济区、低山丘陵农林生态经济区。

23.“双减”政策: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4.职普比:户籍中初中毕业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