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立法工作

让文明养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绵阳市养犬管理条例》立法纪实

发布日期:2022-06-06 11:47文章来源: 市人大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绵阳市养犬管理条例》将于近期提请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查批准。作为绵阳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立法的首部地方性法规,该《条例》为何出炉,如何出炉,有何意义?记者探寻立法背后的故事。

“近年来,我市因市民养犬引发的破坏市容环境卫生,扰乱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利益,威胁和伤害人身安全的投诉、纠纷、案件不断呈上升趋势。”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全市养犬家庭约26.5万户,犬只总量约32万余只。2021年,全市涉犬类警情共2284起,其中主城区1308起。

近年来,我市已开展养犬管理相关工作,但因机制不健全、职责不明确等原因,一直未落到实处。2019年,国务院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养犬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从严限制、严格管理、禁限结合”原则,抓紧开展养犬管理立法工作。

近3年,有18名市人大代表和27名市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和提案共10件,积极建议开展养犬管理立法。一组调研数据直接彰显民意——89.57%的问卷调查对象赞成养犬管理立法,其中养犬人占比88.16%、非养犬人占比90.37%。

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发力。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将该条例作为立法调研项目,于2021年作为立法制定项目。2020年以来,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开展了立法调研和起草工作;市公安局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共收集到35.4万份有效调研样本,摸清了全市犬只饲养现状、管理难点及存在的突出问题;2021年7月,市政府提请审议《条例(草案)》。

如何开门立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贯穿始终。2021年8月以来,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委室深入县(市、区)开展调查研究,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市级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立法联系点、部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邀请立法咨询专家进行咨询论证。2021年8月和12月,市人大常委会依法进行了一审和二审。

“立法中,既倾听广大人民群众声音,又尊重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向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征询意见,共收到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公安厅、省农业农村厅等8个单位的意见建议34条,经集体研究采纳17条。2月28日,绵阳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条例(草案)》;3月10日,绵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三审并表决通过了《条例》。

“在《条例》制定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遵循‘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原则,在立法项目的确定、立法调研和法规起草、听证、论证、审议各环节认真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还介绍,《条例》设七章共五十六条,分为总则、免疫与登记、养犬行为规范、诊疗与经营、收容留检和处置、法律责任、附则,确立了完备的养犬管理机制、严格的禁限养制度、科学的养犬行为规范、规范的防疫制度、便民的管理服务制度、合理的溯及力制度,让养犬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条例》按照程序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将于下半年出台实施,可进一步提升绵阳文明城市形象,为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提供法治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