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审议意见

绵阳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审议意见

发布日期:2021-07-05 10:56文章来源: 市人大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2021年6月22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通过)

 

绵阳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项目投资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的报告,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化解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情况的报告,关于公办幼儿园建设情况的报告,关于加强和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推进基层群众自治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实施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切实解决执行难情况的报告。经审议,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项目投资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项目投资工作,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攻坚克难、对标补短,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增长态势,项目投资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还存在工业投资下滑、招引项目落地放缓、投资后续支撑不足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全面落实市委《抓项目促投资19条硬措施》,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强化重点项目联系服务,着力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涉及的规划、用地、环评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强化在建项目节点意识、成熟项目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与新签约项目业主的沟通衔接,全力推动在建项目加快建设、成熟项目早日开工、新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进一步提高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

二要全力抓好项目招引。聚焦产业主攻方向主动出击,立足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和产业链重点配套企业,持续开展精准专业化招商,着力补链、延链、强链,全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做大增量、做优结构,加快构建具有绵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用好科博会、西博会等开放平台,更好发挥商会和驻外招商机构作用,精心组织开展专题投资促进活动,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着力创新项目招引方式,总结推广高新区建设“配套产业园”等成功做法,努力以最优质的服务、最便利的条件,大力推进全产业链精准招商,切实提高项目招引质效。

三要全力抓好项目储备。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等有利机遇,紧盯国省政策支持领域和投资重点,特别是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补短板、社会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加紧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同时,坚持分类储备、动态管理,不断提高储备项目成熟度,滚动形成梯次转化,促进项目提前开工,加快形成有效投资。

四要全力抓好要素保障。进一步找准对上争取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着力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持续优化项目投资环境,完善工作专班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协作,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及时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企业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用工等方面要素保障工作。

二、关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面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增点扩面、提档升级,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也还存在园区数量偏少、建设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主导产业不够突出、产品品牌影响力不够大、资金投入不够到位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做强规划引领。坚持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抓紧编制《绵阳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此为契机优化现代农业园区规划,调整重点园区发展规划和布局,进一步融入渝遂绵蔬菜产业带、渝南绵蚕桑产业带、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产业带。

二要做大产业规模。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围绕“六大重点产业”和“十大主导产品”,积极推进特色产业村、产业强镇、产业集群、特色产业优势园区建设。大力引进培育一批有实力、联农带农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组建发展一批利益关系明晰、组织管理规范、群众信得过、企业连得上的合作社,培育打造一批示范家庭农场,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产业化联合体,以点带面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三要做响农业品牌。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优质化、绿色化,健全农产品监管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推动农业由增产增收导向转向提质增效导向。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引导经营主体发展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支持优势企业、行业协会、专合组织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持续提升“绵阳产”农产品在全国、全省的影响力。立足种业优势和基础,加快形成生猪、粮油、蔬菜三大种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加快建设“育、繁、推”深度融合的全国种业强市。

四要做实支撑保障。指导各县市区全面落实现代农业园区“园长制”,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加大涉农财政资金整合力度,加快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各类资金多方参与的园区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支持园区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挖掘培育农业本土人才,不断夯实园区建设人才支撑。将园区建设用地纳入本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优先保障园区建设需求。认真组织开展考评激励工作,大力支持各地争创国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在全市形成竞相发展、晋级升星的良好局面。

三、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秩序全面恢复。但也还存在常态化防控意识有所淡化、疫苗接种工作保障不够有力、疫情监测存在薄弱环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够高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全力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常态化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各项措施,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真正做到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弹、发展不停步,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要进一步落小落细精准防控措施。严格按照监测技术方案规定,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监测检测,持续抓实抓好医院、景区、学校、商场超市、宾馆酒店、客运场站等人群聚集场所防控,严格落实健康码查验、环境消毒和体温检测等常态化工作措施,及时发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切实做到疫情风险早发现、早处置。加大疫苗保供力度,强化疫苗管理、人员调度、接种培训,规范接种流程,加强应急处置,安全有力有序组织实施疫苗接种工作,有效降低人群感染和发病风险。

三要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健全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站规划布局与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一线,增强基层医疗机构“哨点”预警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大力普及卫生健康知识。

四、关于化解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举措,分类精准施策,有效化解了一批涉房历史遗留问题。但也还存在待“销号”的存量较大、部门联动配合不够紧密、企业履约不够有力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全力打好涉房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攻坚战。切实把涉房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严格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坚持“一楼一策”,逐一研究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化解措施,依法稳妥推动化解处置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全市“问题楼盘”化解处置两年攻坚行动目标任务,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促进社会稳定。

二要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对项目和企业的清产核资,综合运用司法、行政等手段,切实解决企业不配合、不履责问题。压紧压实各县市区(园区)属地责任,持续分类分批开展化解处置工作,有效削减问题楼盘存量。压紧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坚持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参与,强化协调联动,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

三要健全完善制度机制。严格落实《绵阳城区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实施细则》《绵阳城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预售监管,全力遏制问题楼盘增量。加强源头防范,进一步规范土地供应、规划审批、施工管理、项目验收、市场销售、不动产登记办理等各环节工作,切实把问题隐患消除在前端、消除在萌芽状态。依法严打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惩戒房地产开发企业失信行为,不断增强房地产企业诚信经营意识。

五、关于公办幼儿园建设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大力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持续扩大公办幼儿园教育资源,不断创新公办幼儿园办园模式,“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也还存在部分项目建设进度滞后、布局不够科学合理、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投入保障不足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持续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强化统筹调度,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全力推进在建项目按期完工并投入使用。严格贯彻落实《绵阳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

二要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规划布局。根据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结合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等工作,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幼儿园规划布局,并严格按规划抓好执行落实。加快制定并认真组织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向城市新增人口集中地区倾斜。

三要切实巩固学前教育“80·50”攻坚成果。指导各县市区(园区)进一步完善“80·50”工作方案,加强检查考核,督促逗硬落实,坚决杜绝假公办、假普惠等现象。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持续强化经费监管,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大力提高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

四要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队伍建设。严格依标配备教职工,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确保优秀师资力量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严把幼儿园园长、教师入口关,全面落实教师资格准入与定期注册、幼儿教师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落实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标准。

六、关于城乡社区治理和基层群众自治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城乡社区治理、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的部署要求,围绕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在完善政策体系、做好试点示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还存在村(社区)工作负担较重、社区凝聚力不强、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依法厘清政府、村(社区)、社会组织的职能边界。优化工作运行机制,全面落实“自治清单”“协助清单”“负面清单”,实现“权随事走、费随事转”,进一步推进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减负增效,切实发挥自治功能。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延伸到村(社区)的其他工作事项,要督促县级政府建立政府采购服务目录清单,对基层有能力承接的政府购买服务事项,依法优先给予支持;对基层无法承接的事项,鼓励其他社会力量有偿参与。

二要进一步提高基层群众自治水平。推进基层群众自治与法治相融合,全面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开展法律进村(社区)和法治村(社区)创建活动。全面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完善“三务”公开制度,实现公开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规范完善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大力引导移风易俗,促进基层群众自治与德治相融合。

三要进一步增强社区凝聚力。加大智慧社区建设力度,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参与的物业服务管理机制。创新城郊结合部社区、“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管理机制,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规范社区服务协调机制,整合多方资源,不断提高养老、托幼、健康等综合服务水平。

四要进一步加大工作保障力度。加强部门联动,建立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协同运行机制。持续加强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推动村(社区)干部综合素质整体提升;健全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严格落实并逐步提高薪酬待遇;大力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三社联动”,用好社会人才资源。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逐步提高基层组织活动和公共运行经费标准;扶持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完善政府向社区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项目的购买力度。开展新建楼盘无偿提供社区用房专项清理,加快补齐社区工作用房和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短板,切实改善社区治理硬环境。

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实施条例贯彻实施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政府采购工作,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实施条例,不断建立完善制度,切实强化监管约束,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政府采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还存在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不够深入全面、责任主体监管力度和采购预算约束力不够强、采购质效不够高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切实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实施条例,有针对性地对监管机构、采购人、社会代理机构开展分类培训,努力为政府采购工作营造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采购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要进一步加大问题整改力度。压紧压实责任,强化跟踪检查,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抓实抓细抓好省委第五巡视组政府采购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确保真正改到位、不反弹。切实以本次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坚持重点整改与全面自查相结合,举一反三、标本兼治,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健全制度机制,完善内部操作程序,以科学有效的制度机制保障政府采购工作更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三要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质效。健全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办法,科学确定采购需求,严禁无预算、超预算采购。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绩效评价体系,确保应评尽评,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全市统一的政府采购电子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建设,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工作规范化、服务标准化。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工作,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切实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

八、关于解决执行难工作

会议认为,全市各级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在提高规范化执行水平、破解执行难题、健全完善执行长效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连续两年荣获全省法院执行工作一等奖。但也还存在执行联动机制及网络查控系统不完善、联合惩戒力度不够大、拒执罪打击不力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进一步健全完善执行工作联动机制,强化纵向沟通和横向联动,切实推动“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落地生根。各级政府要加快推动公安、民政、人社、税务、金融、房地产管理等部门与法院数据信息共享,完善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信用中国(绵阳)平台建设,加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体系建设,切实增强失信联合惩戒的震慑力。各政法机关要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大对拒执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要进一步发挥人民法院主体作用。大力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完善市县两级法院一体化的执行案件办案平台,切实提高执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力推进执行规范化建设,强化“立、审、执”有效衔接,严格规范强制执行措施,严禁超时限、超范围、超标的查封,做到依法公正规范廉洁执行。切实加强执行队伍建设,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严肃整治顽瘴痼疾,加大对执行案款、资产处置、标的拍卖等风险隐患的监控力度,有效防范和查处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和乱执行问题。积极创新执行方式,强化善意文明执法理念,进一步健全完善惩戒分级分类机制、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机制。

三要进一步加强执行难源头治理。切实加强诉源治理,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从源头上减少执行案件增量。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畅通市场主体获取信息的渠道,引导市场主体防范交易风险。探索建立破产费用多渠道筹措机制,优化执行转破产工作流程,完善市场退出工作制度机制。切实加强执行宣传工作和舆论引导,有针对性地做好以案释法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崇法守法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