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审议意见

绵阳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审议意见

发布日期:2021-08-27 14:20文章来源: 市人大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2021年8月24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通过)

 

绵阳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1至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2021年1至6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202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关于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推动文旅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促消费扩内需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生猪产业发展和保供给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四川省消防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全市法院2021年上半年重点工作情况的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关于全市检察机关2021年上半年重点工作情况的报告。经审议,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2021年1至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活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上半年经济总体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但也还存在疫情外部输入性风险较大、工业投资乏力、县域经济发展不足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持续巩固经济向好势头。认真落实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决策部署,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政策争取,明确重点任务、抓好项目实施,打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四场攻坚战”,加快把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成为引领绵阳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认真落实《集中精力大抓工业24条措施》,狠抓存量扩张、增量招引,着力构建具有绵阳特色优势的现代工业体系,全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方向,切实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潜力,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持续稳定农业生产,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促进粮食稳产增产;抓好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加快建设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促进生猪产业提质增效。

二要扎实抓好项目投资工作。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认真落实《抓项目促投资19条硬措施》,强化重点项目联系服务,分类推动在建项目加快建设、成熟项目早日开工、新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全力抓好项目招引,聚焦主导产业和目标企业开展精准专业化招商,突出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全力招引大企业、好项目。积极抓好项目储备,紧盯国省政策支持领域和投资重点,加紧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增强投资后劲。持续优化项目投资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切实做好企业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用工等要素保障工作。

三要全力以赴发展县域经济。全面落实《推动县域经济突破发展20条措施》,指导各县(市、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潜力等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着力打造重点镇、特色镇,积极推进中心村建设,全力抓好园区建设,加快补齐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切实筑牢绵阳高质量发展的底部基础。

四要进一步保障改善民生。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序加快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着力办好民生实事,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深化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巩固森林草原防灭火成效,做好防汛减灾救灾应对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关于2021年1至6月预算执行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切实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重点领域建设,强化民生资金保障,为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会议要求:

一要进一步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动态监测财政收入执行情况,加强收入形势研判,强化收入征管工作统筹。认真落实各类助企纾困和减税降费的政策措施,全力做好直达资金预算执行工作,更好地发挥财政对经济的调控和促进作用。切实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养老、文化体育等民生实事的支持力度。

二要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支出保障。 认真落实“三保一优一防”要求,严格财政支出保障序列,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压减非必要开支和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优先重点保障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新一轮建设领域三大攻坚行动等资金需求。

三要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约束力。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或政府采购。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督促各类项目资金尽快落地落实,大力盘活存量资金,对确实无法有效执行的项目资金和各类沉淀闲置资金要及时统筹重新安排。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均衡性,防止预算执行前松后紧。

三、关于2020年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审计工作,积极支持审计机关依法对2020年市级预算执行、政府投资、重点专项资金、民生资金、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市级国有企业等进行了审计,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有效发挥了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但也还存在审计质效有待进一步提高、推动整改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审计结果运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切实提高审计监督质效。加大对减税降费、民生保障、政府重大投资、政府采购等方面政策执行和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力度,切实保障“六稳”“六保”重点支出。聚焦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投向、布局和风险控制,国有资产处置和收益分配,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重大经济事项集体决策、往来资金清算等,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审计监督,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二要扎实抓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审计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原因分析,从体制机制和制度规定等根源上查找短板漏洞,加强跟踪督促,推动问题整改。被审计查出问题的单位要认真履行整改工作主体责任,科学制定整改方案,逐条逐项抓好整改落实,确保改彻底、改到位。加大审计整改情况信息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要进一步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市人民政府要将审计整改工作纳入督查督办和绩效考核范围,逗硬考核奖惩。市财政局要将审计结果作为预算编制、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和完善财政政策的重要参考。对审计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或其他事项,审计部门要及时依法移送有关部门和单位处理。

四、关于工业经济发展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企业集群、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今年以来集中精力大抓工业,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产能加速释放,工业质量效益持续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稳居全省前列。但也还存在产业层次不够高、发展后劲不够足、企业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坚持把“强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一手抓存量扩张、一手抓增量招引”的总体思路,认真落实《集中精力大抓工业24条措施》,全力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制造业补链强链延链绵阳行动计划,科学编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全景图,推动产业技术路线图实施,进一步补短板、锻长板,加快建设工业强市。

二要围绕“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扩张存量。统筹抓好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引导企业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推进食品饮料、服装纺织等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赋能,带动全产业链升级,推动工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壮大新型显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和传统产业新型化。

三要突出“引进”和“落地”扩大增量。聚焦“补链强链延链”开展精准专业化招商,依托长虹、九洲、京东方、惠科等骨干企业,加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招引力度,提高本地产业配套率,着力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依托优势产业链,引进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 “链主”企业,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塑造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力做好招引项目落地工作,推动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切实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

四要做优营商环境强化服务保障。健全抓工业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领导力量、工作力量、资源要素向助推工业经济发展聚焦。加快推进“绵企通” 企业服务平台建设运营,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政务服务,营造更加高效优质的营商环境。强化抓企业生产、为企业服务,指导企业用足、用活、用好各级各类助企惠企政策。加快建立完善常态化企业问题及时化解机制,紧盯企业运营情况,及时帮助企业更好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五、关于文旅经济发展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在优化文旅发展环境、加快文旅项目建设、打造文旅品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动全市文旅经济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但也还存在资源转化不够有力、发展质量不够高、要素保障不够充分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大力推进西部文旅强市建设。深入实施“大文旅”发展战略,积极对接全省文旅经济“一核五带”总体布局和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总要求,加快编制并认真组织实施“十四五”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深入挖掘、提升、集成全市文旅资源,大力实施文旅融合重点工程,积极培育文旅经济市场主体,全力打造绵阳旅游品牌,着力构建“一个枢纽基地、三条精品线路、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经济发展新格局和成渝绵“旅游金三角”,加快建设西部文旅强市。

二要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和创建一批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支持建设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文化和旅游综合体,推动演艺、博物馆、非遗、文创与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文旅产业结构、丰富产品供给。

三要持续推动文旅消费升级。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进一步优化文旅消费服务环境,提高文旅消费产品质量,提升文旅消费便捷程度,出台文旅消费惠民措施,创新文旅消费宣传推广方式,打造一批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文化和旅游特色产业园区、文化和旅游消费重点项目,进一步升级文旅消费。常态化抓实抓细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各项防控制度,让游客游得安全、游得舒心。

四要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健全完善工作体系,强化关键要素保障,聚合力、强机制,务实推动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国省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乡村振兴专项债券资金,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资文化旅游领域。积极盘活土地资源,切实保障文旅发展用地需求。大力培育引进一批熟悉现代景区运营、营销推广、产品策划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夯实文旅经济人才支撑。

六、关于促消费扩内需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促消费扩内需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消费促进七大行动,有效促进消费市场企稳回升,消费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但也还存在社会消费持续高速增长空间不够大、消费信心不够强、部分地区行业消费增长乏力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进一步推动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商旅文体等跨界融合,打造消费新载体、新场景、新地标,培育消费新热点、新领域、新模式。大力发展品牌经济、首店经济、小店经济,吸引更多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走进来”;鼓励传统特色小店改造提升,传承培育一批彰显绵州文化的特色小店,推动绵阳品牌“走出去”。加快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充分集聚优质消费资源,大力提升消费品质,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

二要进一步夯实促消费扩内需基础。全面落实扶持企业发展、引领刺激消费等政策措施,激活消费源头活水,挖掘内需增长潜力,提振消费信心。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落实国省鼓励消费政策,加强消费信用体系和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畅通消费维权渠道,构建更加便捷的消费者诉求表达、权益维护和矛盾化解机制。持续加大政府在公共卫生、文化教育、养老托育、大数据应用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推动优质服务跨区域共享。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改造提升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三要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全面落实《抓项目促投资19条硬措施》,切实强化重点项目联系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储备、项目招引、项目落地、项目推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增长,充分发挥投资对促消费扩内需的拉动作用。

七、关于生猪产业发展和保供给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把生猪稳产保供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持续加强非洲猪瘟防控,严格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政策措施,有效推动全市生猪产能持续释放,确保了生猪生产加快恢复和猪肉市场供应充足。但也还存在疫病防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产业一体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持续推动稳产保供政策落地落实。认真落实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四川省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进一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县(市、区)生猪专项考核,推动国省出台的财政、金融、用地、环保等长效性支持政策落地见效。进一步强化生猪生产和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和供应情况,引导生产主体合理调节产能,更好适应市场形势变化。

二要持续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层层压紧压实责任,严格落实《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指引》《无非洲猪瘟小区建设指引》等措施,着力抓好养殖、运输、屠宰、存储、销售全过程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加快建设无疫场、无疫区和无疫小区。切实把蓝耳病等疾病防控纳入各级非洲猪瘟防控和恢复生猪生产职责范围,严格落实重大动物疫病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推动防控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三要持续推动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进国家级畜禽(生猪)种业培育园区、国家区域畜禽(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共享种公猪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生猪种业高地。建立以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核心的产能储备制度,保持能繁母猪合理存栏水平。切实支持养殖企业转型升级,推动龙头企业以大带小、协同发展,提升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进一步抓好屠宰、销售、饲料、防疫、运输等环节管理和相关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冷冻仓储设施、冷藏运输车辆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流通效率,加快推进生猪全产业链发展。

八、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四川省消防条例》贯彻实施工作

会议认为,近年来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四川省消防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扎实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消防管理能力提升等行动,消防安全责任有效落实,消防安全治理不断深化,消防安全基础巩固提升,公众消防意识持续增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但也还存在重点区域和场所消防隐患亟待整治、消防基础建设比较薄弱、消防综合救援能力有待提升、消防宣传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进一步强化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切实加强对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扎实抓好“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工作。加快推进消防机构改革后续工作,压紧压实部门责任,进一步优化消防专业力量等资源配置,着力形成共管共建合力。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要严格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开展消防演练,不断提高消防安全实际操作能力和逃生自救能力。

二要进一步强化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应急、消防、住建等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持续推进消防安全整治三年行动,加强源头管控,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常态化开展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棚户区、“六小”场所、老旧小区、农贸市场、“住改商”、自建房等重点部位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及时有效排查整治各类消防安全隐患。

三要进一步强化消防基层基础和救援能力建设。健全完善消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科学合理配备消防救援装备,切实增强应对各类消防安全事故的综合救援能力。认真落实消防专项规划,加强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提升基层防控水平。充分发挥村(居)委会、派出所等基层单位作用,夯实基层消防工作基础。切实加强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救援和专业救援队伍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层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四要进一步强化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力量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和农村,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广泛开展消防法律知识和防火灭火、逃生自救知识的宣传,努力形成消防安全全民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社会氛围。督促指导消防安全责任单位深入开展“一法一条例”宣传、消防安全常识培训和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九、关于全市法院2021年上半年重点工作

会议认为,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忠实履行法定职责,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环境资源案件审判、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也还存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审判机制及社会联动保护机制不够健全、环境资源案件审判工作内外协调衔接不够到位、诉讼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加快构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体系。积极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司法机关负责、各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保护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加强未成年人审判专业化、队伍职业化建设,因地制宜设置基层法院未成年人审判机构,切实加强基层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管理工作。坚持保护与预防并重,大力开展涉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切实有效预防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

二要进一步提升环境资源案件审判工作效能。健全完善司法与行政执法联动衔接机制,推动落实重大环境资源案件会商督办、执法联动、联合调查、案件移送等制度,切实强化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障。进一步加强与上级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单位的沟通协调,合力解决环境资源刑事案件积压问题。进一步加强审判与执行的有机衔接,切实提高审判执行质效。

三要进一步提升诉讼服务水平。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创新便民利民诉讼服务举措,努力提供诉讼服务新体验,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加强诉源治理,加快构建符合绵阳市情、满足人民期待的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新模式,全面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效能。

十、关于全市检察机关2021年上半年重点工作

会议认为,今年上半年全市检察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立检为公、司法为民,在公益诉讼检察、行政检察、“少捕慎捕少羁押”等工作中积极担当作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行政检察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少捕慎捕少羁押”刑事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进一步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紧扣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英烈权益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重点领域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为推进全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让公益诉讼更加深入人心,借力社会资源拓展案件线索来源,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公益诉讼办案力度,增强公益诉讼检察能力,不断提高检察建议的专业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二要进一步改进行政检察工作。加强与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公益诉讼监督的协调配合,进一步与行政机关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高行政检察工作质效。加大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力度,加大行政诉讼监督案件结案力度,不断提高行政诉讼监督案件争议化解率。加大对基层检察院的指导力度,有针对性地强化业务培训,着力提升行政检察能力,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三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少捕慎捕少羁押”刑事政策。坚持依法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认真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切实加强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依法降低逮捕率和审前羁押率。着力推动以社会危险性条件为重点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实质化、规范化运作,进一步提高无社会危险性不逮捕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