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审议意见

绵阳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意见

发布日期:2022-10-27 15:31文章来源: 市人大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2022年10月26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绵阳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情况的报告、关于招商引资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项目投资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新一轮交通攻坚大会战推进情况的报告、关于市属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情况的报告、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票决出的2022年市级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实施情况的报告、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绵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经审议,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开展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开展“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园区十条”,大力实施“七大攻坚”,着力强化“五大保障”,有力有效推动全市园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设施配套加快完善,3个园区在2022年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入选“优秀”名单。但也还存在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引进培育大项目好项目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坚持园区产业定位,围绕“一年转形象、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总体目标,研究制定优化产业布局的引导政策和管理办法,通过大力整合现有产业布局、科学布局新引进产业项目、加强动态评估认定等方式,全力推动各园区产业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

二要大力培育“镇园之宝”。统筹推进园区千百亿工程和重点企业梯次培优行动计划,加快培育三千亿级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千亿级的装备制造、能源化工、食品饮料产业,着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制定落实重点工业企业“一企一策”扶持措施,进一步做大做强优质企业,努力形成工业优质企业群体。突出园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集中力量招大引强,引进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产业带动力、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企业,着力培育优势产业生态链和生态圈。支持企业争创质量奖、地理标志、老字号等名品名牌,不断提高绵阳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三要加快提升承载能力。创新标准厂房建设运营模式,大力支持园区采取多种方式建设标准厂房。深入实施“清闲促建”行动,大力开展“亩均论英雄”攻坚,逐年提高园区亩均固定资产投资强度、营业收入和税收,努力实现以最少土地投入获得最大产出效益。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着力提高园区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要着力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鼓励园区探索全员聘任制、工资总额包干制、市场化工资制,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建立园区考核指标体系,更好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着力推进运行机制创新,加快推动园区由“政府投资、政府建园、政府管理”向“社会投资、市场建园、公司化运营”转变。着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鼓励园区重点企业同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强创新协作、科技攻关,共同推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五要持续提升服务质效。大力实施“暖企”行动,常态化开展“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活动,千方百计帮助园区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持续提升行政效能,通过现场办公、上门服务、专班专办等方式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权赋能,坚持“能放尽放、应放尽放”,努力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的目标。

二、关于招商引资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创新招引机制、细化服务举措,坚持招大引强、招特引优,大力开展驻外招商、存量招商,多项指标居全省前列,招商引资项目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超过50%,为全市拼经济、搞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但也还存在个别招引项目质量不高、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大、要素保障不够有力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好用足“招商十条”,鼓励引导各县市区、园区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聚焦产业主攻方向主动出击,持续开展精准化专业化招商,进一步做大增量、做优结构。加快遴选一批懂经济、懂产业、会招商的专业人才,进一步充实驻外招商力量。鼓励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手段,积极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组建招商公司等方式,加快构建立体化大招商格局。

二要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质量。建立健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预审评估机制,科学设置“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亩均产值”等指标,严把项目招引“入口关”,严控新上“三高”项目。紧盯“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重点区域,聚焦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持续用力引进一批新的百亿级重大项目、三类“500强”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各类园区招商引资“主阵地”作用,积极引导大项目、好项目向园区集聚发展。大力实施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坚持“一链一策”制定配套政策,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链生态圈。

三要进一步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充分发挥驻外投资促进中心作用,依托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科博会等各类开放平台,积极捕捉外资企业和项目信息,大力招引优秀外资企业和外资项目。全面梳理在绵外资及涉外企业情况,深入挖掘市内存量外资企业潜力,千方百计鼓励企业增资引资,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

四要进一步优化服务保障。整合市县两级财政、平台公司及社会资本力量,用好用活各类投资基金,加强项目沟通和资金准备,支持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落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强化用地、用工、用能等要素保障,全力为项目引进落地、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便利条件。建立招商引资企业定期回访对接机制,协调解决具体困难问题,全力助推企业实现更好发展。

三、关于项目投资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项目投资工作,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的理念,精准发力、攻坚克难,推动项目投资稳步回升、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首次连续2个季度实现省重点项目推进和投资运行“双红榜”。但也还存在个别项目推进较慢、重大项目储备不足、投资增长后续支撑不够有力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的部署要求,逐个分析研判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紧查漏补缺、对标补短,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投资任务。深入落实“投资十条”,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推动形成意向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快落地、成熟项目早日开工、在建项目加快建设的良性循环。认真落实省市重点项目推进和投资运行“红黑榜”“骏马蜗牛”项目通报机制,一对一明确责任,面对面听取意见,实打实解决问题,加快形成更多投资额和实物工作量。

二要持续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充分发挥市重大工业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抓总作用,不断完善招商引资项目调度推进、定期汇报通报、考核激励等制度,进一步激发各地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深入开展驻外“双招双引”,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带动能力大的项目、服务能力强的平台和市场前景好的技术。

三要精心谋划项目储备。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聚焦国省政策支持领域和投资重点,紧紧围绕科技创新、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补短板、社会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加紧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国省“大盘子”。常态化开展对上汇报争取工作,进一步加大央省预算内投资和专项债券等项目争取力度,做深做细做实前期工作,切实提高项目审核通过率。

四要切实强化要素保障。持续优化项目投资环境,完善工作专班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协作,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统筹做好企业用电、用水、用气、用工等要素保障工作。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大力推进闲置土地清理利用,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切实采取新建、扩建、翻建等形式,因地制宜加快标准厂房建设,扎实抓好以房招商,努力让招引企业快速入驻生产。进一步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鼓励银行创新金融产品,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支持重点项目建设。

四、关于新一轮交通攻坚大会战推进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交通攻坚大会战,坚持规划引领、目标导向,统筹协作、合力攻坚,交通投资连续6年保持百亿元以上高位运行且连年递增,新一轮交通攻坚大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十四五”开门红,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提供了坚强支撑。但也还存在综合立体交通规划不够完善,交通项目建设保障力度仍需加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进一步完善提升综合立体交通规划。加强与国省重大战略、上位发展规划对接,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统筹铁路、公路、民航、邮政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以多中心、网络化为主形态,完善多层次网络布局,实现立体互联,增强系统弹性,进一步提升综合立体交通网内外部骨架、枢纽布局的整体性、协同性和科学性。

二要进一步加快交通项目建设进度。认真落实我市“十四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坚持全市“一盘棋”推进,强化上下联动、部门协同,进一步形成推动项目加快建设的整体合力。坚持靠前服务、分类施策,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审批、用地保障、资金筹措、拆迁安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力保障绵遂内铁路、G5扩容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加快建设。积极抢抓国省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政策机遇,加紧谋划包装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交通项目,努力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省交通规划“大盘子”,切实增强交通项目建设后劲。

三要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全面贯彻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认真办理落实市人大常委会有关专题询问意见,持续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督促各责任主体深入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监管执法,持续加强宣传教育,牢牢守住道路交通安全底线。

五、关于市属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升投融资能力、健全投融资监管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切实提升了投融资效能,有效防范化解了投融资风险,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也还存在国有资本布局不够合理、投融资能力不够强、债务偿还压力较大、监管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引导市属国有企业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五市战略”实施等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调整优化资本布局,切实在支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支持企业适当增加市场化投资比重,增强企业投资收益和经营性现金流入。

二要进一步增强投融资能力。稳步推动各级国企横向整合和纵向重组,加快打造AAA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不断增强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支持市属国企加大融筹资力度,创新融筹资方式,拓宽融筹资渠道,进一步增强投融资能力。深入开展市属国企瘦身健体、扭亏减亏等专项行动,压缩管理层级与管理幅域,加快剥离“两非”、处置“两资”、实施“三个清理”,压降非经营成本,全力推动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三要进一步防控债务风险。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债务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市属国企债务总量动态监管、债务动态分析预警等制度机制,科学制定到期债务偿还计划和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到期债务如期偿还。支持市属国企通过拓宽融资渠道、盘活闲置资源、加强债权清收、争取国省市政策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有效稳定经营性现金流。健全完善市属国企债务兑付应急互保机制,妥善有序处置应急情况,确保不发生债务违约风险。

四要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体系。持续推进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进一步厘清国资监管机构、市属国企权责边界。加快建立健全市属国企投融资监管、合规管理等相关制度办法,进一步规范企业投融资等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切实加大对国有资产的审计力度,严格执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向人大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投融资事前、事中、事后穿透式监管。

六、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开展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的决策部署,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齐抓共管,坚持问题导向、攻坚破难,扎实推进村社“五清”、场镇“四定”、城区“四化”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还存在部分农村地区提质行动还需进一步深入、一些老大难问题治理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常态化提质行动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着力提升工作成色。聚焦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对标三年行动任务清单,科学谋划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品质。不断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等方面的规范标准,充分挖掘现有科技、文化、生态等资源,打造一批富有绵阳特色的精品工程,全面带动城市风貌整体提升。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强化大数据等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智慧化水平。

二要着力整治突出问题。认真梳理督查评比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问题台账和责任清单,及时研究制定务实管用的措施办法,扎实抓好整改落实。聚焦部分城区车辆乱停乱放、违规摆摊占道经营、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执法和反面曝光力度,全面补齐治理短板、清除治理死角、消灭治理盲点。深入实施农村地区“五清”工程,推动提质工作从繁华街市向背街小巷延伸,从中心城区向乡镇村庄延伸,从公共区域向小区院落、家庭住户延伸。

三要着力构建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常态化联动协作机制,强化工作统筹,加强部门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严格执行“市统筹、县负责、镇村主体、群众参与”的运行机制,认真落实“日检查、周简报、月调度、季评比”的考评机制,全面压实责任、逗硬兑现奖惩。进一步强化教育引导和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七、关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村级集体经济“消薄”行动为牵引,积极构建要素保障体系、创新经营模式、探索发展模式,多措并举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全市642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完成消薄任务,年收入3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由1030个减少至388个、占全部行政村的比例由65.1%减少至24.5%。但也还存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不够规范、边远山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度较大、产业带动能力不够强、发展支撑保障措施不够有力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认真贯彻实施《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充分发挥条例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积极探索“政经分开”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三资”、发展经济的功能定位,加大对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力度,不断提升民主理财水平。进一步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合法权益。进一步健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三品”工程,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度假、文化创意、运动康养等新兴业态。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抵押、担保和继承等权能实现形式。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抓好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探索片区共建、村企联建、村银结对、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等多种抱团发展方式。

三要切实加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障力度。持续深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消薄”攻坚,有针对性地补齐道路、水利、电力、物流等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改善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基础条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用好各项涉农财政支持政策,不断拓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切实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注重选拔本土创业人才、致富能手、专业合作社骨干等进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专业技能培训,切实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八、关于2022年市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推进

实施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票决出的2022年市级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实施工作,健全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强化资金保障,严格督查考核,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总体良好。但也还存在统筹协调不够有力、一些项目推进实施进度缓慢,个别项目的子项目目前才进场开工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全力推进项目加快建设。切实加强统筹协调,紧盯进度滞后项目,认真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办法,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优化施工方案,增强施工力量,深挖施工潜力,严格按照序时进度加快项目建设。针对个别才开工的子项目,要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组织施工力量抢进度,全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健全完善项目推进实施情况督查机制,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情况,督促推动所有项目如期保质保量建成并发挥社会效益。

二要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保障。健全完善项目建设沟通协调机制,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现场管理和过程监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做好项目资金保障,加大资金筹集力度,严格按照项目进度拨付资金,有效保障项目建设。

三要抓紧谋划2023年度市级民生实事项目。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候选民生实事项目选立标准,广泛收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精心筛选并组织实施一批具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实事项目,努力让民生实事更接地气、更体现民意,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持续加大民生实事项目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度与参与度,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九、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我市深度老龄化现状,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养老资源布局不够合理、养老服务产业尚需培育、养老服务保障水平还不够高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养老资源布局。认真实施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养老机构布局,逐步完成养老服务“主干网——分支网——接入网——协同网”四级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家庭、居家社区、机构、农村等方面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组建医疗养老联合体,鼓励兴办老年病医院、康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等医养、康养机构,推进养老院、卫生院“两院一体”发展。大力推动优质老年学习资源向农村、边远地区辐射,不断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老年教育网络。

二要持续培育壮大养老服务产业。按照现代服务业体系布局,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推动养老、养生、文化、旅游、科技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构建“一区、两带、三集群”的康养产业发展格局。加强连锁型、品牌化养老服务企业培育力度,加快打造服务多元、梯次衔接的养老服务企业群体,持续用力培育一批养老服务品牌企业。支持和鼓励发展适老化产品,加快形成适老化产品研发、生产、供给、售后等产业链,培育一批养老服务知名产品。

三要切实强化养老服务保障措施。扎实推进城市新建小区按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加大老旧小区设施适老化改造力度,大力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投资入股、小额贷款、项目补贴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发展。鼓励支持市内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增加我市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供给。大力推进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持续开展养老服务质量监测评价,推动养老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十、关于《绵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贯彻实施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条例》,在加强宣传引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保障促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发挥了《条例》在规范公民文明行为、推动文明城市建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中的法治保障作用。但也还存在学习宣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强、工作协同机制不够健全、监督执法水平不够高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扎实抓好执法检查问题整改。对照《执法检查问题清单》,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压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逐条逐项推进清单所列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坚持举一反三,强化源头治理,构建长效机制,切实避免同样的问题重复发生。

二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监督检查、投诉举报、教育指导、奖励惩戒等制度机制,进一步加强文明行为引导和不文明行为治理,广泛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劝导等系列活动,有效保障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常态长效开展。建立执法联动机制,强化综合监督执法,切实解决多头、重复、分散执法问题。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治理不文明行为的执法能力和水平。

三要广泛开展《条例》宣传教育。结合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和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等重点工作,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方式,切实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广度,进一步推动《条例》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单位。统筹做好《条例》宣传解读、文明行为宣传、不文明行为曝光等工作,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切实营造共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