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审议意见

绵阳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意见

发布日期:2023-11-02 16:12文章来源: 市人大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2023年10月31日市八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第五十次会议通过)

绵阳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情况的报告、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的报告、关于项目投资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新一轮交通攻坚大会战推进情况的报告、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情况的报告、关于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关于2022 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民转公”改革推进情况的报告、关于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票决出的2023年市级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实施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施情况的报告。经审议,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工作

会议认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科技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科技立市”战略,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科技城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产业规模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创新能级,实现了良好开局。但也还存在创新产业培育发展力度不够大、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不够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不够高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持续落实有关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的意见》和《绵阳科技城“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认真落实《<绵阳科技城“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任务分解方案》《绵阳科技城建设2023年工作计划》“科创十条”“人才十条”,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细化实化工作举措,一项一项推进落实。健全完善科技城管理运行机制,统筹整合各类资源要素,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全力以赴推动重大政策、重大事项、重大项目落地绵阳,不断夯实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基础。

二要培育壮大创新产业集群。认真落实重点产业链链长制部署要求,深入实施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链工程,大力开展“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加快建链延链补链,推动核、激光技术、光伏储能、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新领域新赛道产业集群成势,加快打造富有绵阳特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

三要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坚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良性循环,充分激发创新动力活力。深入实施“科技顾问”“科技助理”制度,常态化举办“创新金三角·智汇科技城”活动,持续推动“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高效运营、扩容提质。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等共建高水平创新联合体、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中试熟化基地,构建市场化服务体系和利益联合协同机制。实施重大场景驱动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绵阳造”终端产品。进一步提升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大学科技园等服务功能,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形成基于应用和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格局。

二、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

会议认为,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打造特色园区、培育主导产业、做强市场主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2022年,涪城居全国百强区第59位、上升4位,江油成功挺进全国百强县、居全国百强县第89名,三台、游仙荣获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但也还存在主导产业不够突出、经济结构不够优、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进一步筑牢县域经济发展产业支撑。充分发挥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引领作用,强化日常调度,细化工作举措,加大考核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切实指导各县(市、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坚持以园区为载体做强工业,大力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深入实施“一园一策”提升行动,进一步加快特色(专业)园区建设。坚持以消费为重点做大服务业,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服务业赋能融合计划,培育消费新业态、发展消费新模式、打造消费新场景,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更大程度发挥消费支撑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三品”为引领做优农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拓展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持续抓好现代农业重点产业、主导产品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要大力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指导各县(市、区)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一体化发展等国省区域发展战略,立足实际同步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深入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推动县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外联内通”的现代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实施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完善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推动有关区(市)在全国百强榜中持续晋位、更多的县(区)入围全国百强行列。

三要加快推进乡镇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乡镇抓经济发展激励试点,加快推动乡镇产业发展、要素集聚、功能完善,不断增强乡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立足乡镇区位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狠抓项目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壮大市场主体,加快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农业大镇、文旅名镇、商贸强镇。大力实施“百镇建设试点行动”,通过市县共建、分级支持,强化激励保障,完善服务配套,补齐短板弱项,进一步激发乡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三、关于项目投资工作

会议认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坚定不移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推动项目投资提速提质提效。今年1—9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7.08亿元,同比增长8.6%,高于全省3.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增速居省域副中心城市第一。但也还存在民间投资持续下滑、重大项目储备不足、投资增长后续支撑不够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认真分析研判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紧查漏补缺、对标补短,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加强与各类投资主体沟通对接, 提前介入帮助做好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推动形成意向项目尽快签约、签约项目尽快落地、成熟项目早日开工、在建项目加快建设的良性循环,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二要持续加强项目招引。深入落实“开放活市”战略,充分发挥驻外投资促进中心作用,大力招引优秀外资企业和外资项目。扎实开展“三推”活动,紧盯三类500强企业、高精尖项目、产业链关键节点和创投机构,大力开展定向性、精准化、专业化招商,引进一批引领性强、支撑性好的“链主”企业,进一步扩大增量。

三要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充分发挥市县两级项目谋划专班作用,聚焦国省政策、产业方向,抢抓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政策窗口期,紧紧围绕绵阳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针对性地谋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提高储备项目成熟度,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省“盘子”,为项目接续推进打好基础。

四要全力抓好要素保障。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统筹做好企业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用工等方面要素保障工作,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推介民间投资项目,引导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四、关于新一轮交通攻坚大会战推进工作

会议认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坚持内畅大循环、外强大通道,深入推进新一轮交通攻坚大会战,加快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还存在部分项目进度滞后、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不高、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还需加强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有力有序推动交通项目加快建设。坚持主动作为、靠前服务,进一步优化交通建设环境,及时研究解决交通项目资金筹措、用地保障、拆迁安置等问题,大力推进项目加快建设。加大交通项目谋划储备力度,力争将更多项目纳入国省交通规划,努力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在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用活用足政策性贷款的同时,积极探索民营资本依法依规参与交通项目建设运营新路子,进一步加强交通项目资金保障。

二要持续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科学布局建设公交站点,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加强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积极推进老旧客运站改扩建,因地制宜增设邮政快递、旅游集散等服务设施。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和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快实现“物畅其流”。

三要大力度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全面贯彻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认真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持续提高全市人民群众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加强对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坚决防范道路交通安全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工作

会议认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美市”战略,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坚持组专班、建制度、补短板、抓考核,推动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提质工作取得新成效。但也还存在重难点问题整治不够有力、基础设施短板明显、常态化治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狠抓重难点问题整治。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七大专项行动,聚焦机动车停放、农贸市场建设管理和生活垃圾分类、水污染防治等领域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和反面曝光力度,倒逼重难点问题整改落实。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提质标准体系,健全完善考评机制,强化考评成果运用,持续巩固整治成果。

二要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对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任务清单,结合城建攻坚、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科学统筹、积极推进城市公厕、公园绿地、垃圾处理、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品质。

三要进一步完善常态化治理机制。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建立健全常态化联动协作机制,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深入开展“十佳十差”评选活动,研究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激励措施,进一步激发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六、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会议认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国有资产风险防控,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助推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但也还存在国有企业发展动力不足、国有资产管理基础较薄弱、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配置仍需优化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不断提高国企竞争力。及时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行总结复盘、开展“回头看”,巩固拓展改革成果,认真谋划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方案,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扎实推动合规管理建设行动,进一步健全合规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监督问责,督促有关方面严格落实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不断提升国有企业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健全企业风险预警机制,清理企业违规经营重大问题,组织开展国企用人、招标采购等问题专项整治。

二要着力夯实国资管理基础,不断提升监管质效。全面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加快建设国有资产数据信息系统,加大国有资产底数摸排统计力度,真实、准确、完整反映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深入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完善评价指标框架,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绩效管理水平。扎实抓好巡视巡察反馈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分类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定期报送整改结果,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完整安全。加快推进责任追究制度体系建设,加大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力度,依法依规进行追责问责。

三要优化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不断提高资产配置效率。从严实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进一步健全完善市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夯实财政部门综合监管责任、主管部门管理主体责任、各单位具体管理职责。强化资产配置与资产使用、处置的统筹管理,加大历史遗留问题清理和资产调剂使用力度,积极盘活资产存量,不断提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效益。

七、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民转公”改革推进工作

会议认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民转公”改革工作,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切实保障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和人民性,积极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2年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由18.7%降至7.99%。但也还存在教师队伍建设不够有力、学校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办学经费保障不足、招生入学管理还需加强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进一步理顺学校管理体制。扎实做好4所已转公学校资产清理、财务清算、经费保障、转设登记等相关工作,加快制定并落实转公学校管理体制工作方案,持续清理规范“公参民”学校。切实强化压减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任务测算、分解和统筹调度,确保完成压减占比目标任务。进一步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教学仪器装备、教育信息化设备等投入力度,切实提升转公学校经费保障水平。

二要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职工队伍建设。坚持问题导向,依法依规抓紧做好转公学校教职工入编和安置工作,切实有效避免优秀教师人才流失。合理补充各学科教师,配齐紧缺学科教师,确保开足开齐课程。加强对新上岗校长、教师的教学规范性要求岗前培训和国家统编教材培训,深入推进名校长、名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切实推动校际均衡发展。

三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认真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同招”全覆盖要求,加快推进转公学校招生入学改革,严肃查处违规跨区域招生、超计划招生等行为,确保招生入学规范、公平。健全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常态化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督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积极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八、关于2023年市级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推进实施工作

会议认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票决出的2023年市级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实施工作,优化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深化工作举措,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总体良好。但也还存个别项目推进滞后、统筹协调不够有力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加快推动项目落地见效。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抢抓项目施工黄金期,优化施工方案,增强施工力量,科学组织施工,依法依规、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加大资金筹集力度,严格按照项目进度拨付资金,全力保障项目建设。

二要完善机制增强监督刚性。建立健全项目推进实施情况督查机制,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将票决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对市政府有关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充分发挥重点工作督查组、民生实事监督员和新闻媒体监督作用,实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及时督促相关部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三要精心谋划2024年度市级民生实事票决项目。认真总结经验,抓紧谋划2024年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项目的征集和筛选工作,努力遴选一批普惠性、公益性和可行性的民生项目,推动民生实事惠及更多群众。切实强化宣传引导,依托网站、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和报社、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持续加大民生实事项目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九、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施工作

会议认为,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和对凉山州金阳县山洪灾害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在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动实现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但也还存在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应急保障能力有待提升、部分群体安全生产意识较薄弱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要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坚持层层压实“四方责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依法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进一步压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加强安全法规普及培训,定期开展隐患自查,严格遵守规章流程,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切实把安全生产要求落实到各环节全流程。进一步完善“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责任体系,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工作的制度机制和政策措施,强化部门和属地间的协同联动,形成筑牢安全生产底线的强大合力。

二要持续深化隐患风险排查整改。对照《执法检查问题清单》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措施,逐条逐项抓好整改落实,不折不扣推动安全生产法全面贯彻实施。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曝光、大整治”行动,分级分类制定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主体、限期整改销号,推动形成“部署、落实、督查、反馈、改进”的工作闭环,确保排查整改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综合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定期抽查暗访安全生产工作,动真碰硬查处并曝光一批违反安全生产法的典型案例,有力震慑违规违法行为。

三要进一步提升源头管控和应急保障能力。认真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扎实抓好重点时段和重点领域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严把安全生产准入审核关,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安全风险预判和预警管控机制,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手段,切实做好重大危险源风险管控。进一步统筹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细化应急措施,不断提高应急联动能力,切实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

四要全面深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宣传“五进”等活动,广泛学习宣传安全生产法、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切实推动安全生产“一法一条例”宣传教育走实走深。加专业技能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能力素质,着力打造高效、专业、规范的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鼓励个人积极举报安全生产重大风险、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切实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