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审议意见

绵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意见

发布日期:2019-04-30 13:57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2019年4月26日市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绵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报告、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情况的报告。经审议,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防控体系,强化隐患排查整治,着力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水平,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中向好。但当前我市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全社会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乡镇、街道、社区监管力量不足。为推动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会议要求:

(一)坚持安全发展,坚定不移守好安全生产红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安全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加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努力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坚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守住不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安全生产管理红线,切实将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

(二)完善监管体制,逐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建立完善强化“五级五覆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市县乡各级政府和行政村要落实安全生产领导职责,各级行业主管部门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把责任传导到各级各部门和生产企业;坚持“谁监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落实“一岗双责”要求,以刚性问责倒逼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三)坚持标本兼治,创新安全生产长效举措。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坚持经常抓、抓平常,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严格落实安全管理标准,根除安全生产隐患,全力预防事故发生;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切实提升消防等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和安全失信企业惩戒机制,促进企业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四)强化执法监督,提升安全生产治理水平。按照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安监队伍建设,改善安全监管和执法条件,努力提高执法能力;进一步厘清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职责,创新执法监督方式,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动态化、网络化监管;始终保持执法高压态势,加强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事故易发多发单位和人口密集场所的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积极推进改革创新,科学把握安全生产规律,加快实现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健全完善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案件移送制度,提高安全生产监管依法治理水平。

二、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工作

会议认为,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将其作为重要的民生工作来抓,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但仍然存在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畅、财政投入不足、阵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服务能力与群众健康需求还不相适应等问题。为此,会议要求: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市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适应新型城市化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科学制定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不断完善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健康绵阳”建设。

(二)加强业务指导,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辖区内的优质医疗资源,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大中型医院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促进双向转诊和分级医疗;通过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等预防保健机构,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通过下派技术人员、接受人员进修、轮岗服务和提供培训等方式提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落实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升家庭医疗服务实效。

(三)完善用人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和督促各县(市、区)和市级园区依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任务,结合服务人口及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和流动机制,壮大社区卫生服务团队,适当增强全科医师配备;依托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加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等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稳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大政府投入,不断改善发展环境。将社区卫生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力增长逐步加大投入;落实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补助经费,安排好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经费;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纳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规划,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