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区:代表履职“小切口” 赋能基层“大治理”
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这一年,涪城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刻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和具体要求,秉承“创新+实干”的工作思路,不断丰富代表履职特色活动,以代表履职的“小切口”,助力基层社会的“大治理”,持续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整合多方资源 当好普法“宣传员”
为进一步弘扬尊崇宪法的良好风气,发挥人大在维护宪法权威的职能作用,涪城区不断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充分利用“宪法广场”和代表联络站,加强线上线下融合,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传递法治好声音,促进法治宣传常态化、多元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普法“宣传员”作用。
城厢街道建立人大代表、立法信息员和专家顾问“三支队伍”,汇集49名人大代表、4名法学专家和7支法律顾问团队资源,2024年对20余部法律法规提出200余条高质量修订意见建议。同时利用“在城厢”微信小程序,多形式、多角度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立法工作的参与度和知晓率,让更多的“民言民语”转化为“法言法语”。
工区街道建成绵阳市首个宪法广场,开展“同心宪法公园”系列主题活动,将代表接待选民、立法意见征集搬到广场,围绕水污染防治、城区停车管理等法律法规开展普法宣传,收集建议意见78条。“因为街道改造取消停车位后,我们酒店的业务从原来的满房到现在每天入住不到5间房了,今年投入的几百万装修费用就要打水漂了,请政府帮我想个办法。”黄富敏代表在听到林之凤酒店负责人如此反映,通过联合城管、交警、物业、道路施工方等,为酒店开通临时停车位,缓解了酒店的经营危机。
联动多级代表 畅通意见“直通车”
如何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是各级人大工作一项常思常新的课题,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和关键。涪城区杨家镇、永兴镇、丰谷镇探索建立多级人大代表联动履职机制,打破代表区域层级限制,推动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代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中资源力量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赢得群众广泛好评。
杨家镇坚持“一季一主题”,携手“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联动协作。2024年开展联动主题活动3次,累计走访企业和重点项目现场10余个,走访接待群众100余人次,提出秸秆处置利用、病害塘库堰整治等市、区代表建议8条,梳理转交工作建议10条,推动问题解决30余个。
永兴镇创新建立市区镇三级代表联动建议机制,聚焦镇域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分层分类提出代表建议,有力助推问题解决。永兴镇绵西村群众院落的“最后几十米”“最后几米”还是泥巴路、碎石路,导致村民出行不便,区人大代表毛财全了解到这一情况,及时向区镇有关部门提出了修建入户路的建议,并积极推动解决绵西村入户道路硬化问题。“现在我们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绵西村的老百姓说到,“我们的幸福感满满”。
发挥代表作用 凝聚多元“共治力”
为更加广泛汇聚民意、集聚民智,涪城区立足代表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多元力量,让社区治理工作更有力量、更有温度,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城郊街道探索“代表小分队”履职模式,参与助力社区矫正工作。通过整合人大、街道、司法和社会力量,探索建立一站式的帮教基地“馨城驿站”,为社区矫正对象免费提供政策解读和法律指导,提供就业岗位、职业技能培训等机会,协助他们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为社区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普明街道人大代表通过“代表接待日”了解到群众希望消除“太阳岛老旧自建小区”安全隐患的问题,发挥代表串点连线作用和联系群众优势,组织人大代表、街道有关部门和小区代表议事共商,形成了小区改造提升议案,并积极推动了项目的实施,项目建成后惠民246户、700余人。这种“代表+居民议事会议”,调动了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畅通了社情民意收集渠道,帮助解决了老百姓的烦心事、揪心事,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成了基层治理实际效能。
(涪城人大代表工委 冯小恬 丁永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