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县市区人大网站链接 > 安州区人大

实施“五化五制” 夯实基层司法监督基础——安州区桑枣镇人大落实五个机制提升基层司法监督实效

发布日期:2020-08-21 14:27文章来源: 市人大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2020年,安州区桑枣镇人大以基层司法监督工作站为平台,以“五化五制”为保障,强化驻镇司法单位的作风转变和职能作用发挥,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集中会诊实效化,社会治理会商机制谋民利。按照“联动会商、联调联处”原则,每季度至少组织辖区司法单位召开一次社会治理会商专题会议,共同研究普法依法治理难题。该机制运行以来,共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桑枣镇建立驻镇司法单位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桑枣镇人大基层司法监督工作站运行细则》,逐案研究治理难点和群众诉求12个;针对村级建制调整、两会维稳等重点工作开展不定期会商4次,将各类社会治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各司法单位主动接受镇人大监督,认真落实五个机制,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创建了履职行为特色工作载体。如:法庭“3+4+5”工作机制,派出所“223”工作模式,司法所“格圆圈”工作法,交警中队“加减乘除”工作法。

活动形式生动化,法律讲堂普法机制顺民意。通过互问互答、典型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学习,使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邀请法律专业人员用以案释法的方式开展普法讲堂,桑枣法庭在镇人大基层司法监督工作站公开审理了一起饲养动物损害责任纠纷案,组织10名人大代表、20余名村(社区)干部群众现场旁听庭审过程,四川卫视法制频道进行全程报道。针对全镇不同群体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法律疑问、多发同类案件等问题,邀请法律专业人员开展道路安全知识、信访条例和安全生产等6期法律讲堂,400余人次参加。

服务内容个性化,送法进村联系机制贴民心。组建镇、村两级送法宣讲团,“私人定制”将法律送到群众身边。因时而异,根据群众生活习惯和农村劳作时间,开展送法进场镇和送法进院坝活动;因地制宜,根据群众居住情况,组建法治宣传志愿队到村、组和偏远户开展送法活动;因人而异,针对贫困户、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残疾人保障法和民法典等送法服务。上半年,在逢场日开展集镇集中法制宣传活动2次,发放法律资料600余份,提供法律援助110余人次。

公开接访常态化,四长定期接待机制解民忧。由各基层司法单位负责人(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交警中队长或安排的专职工作人员)每月分别在镇基层司法监督工作站开展一次群众接待工作,进行现场咨询和答疑。在接待日先后开展了“庭审怎么样?代表来评判”“保险护航,交警同行”“人民调解面对面”主题活动和专项司法工作述职活动,派出所、交警中队先后向人大代表汇报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维护校园周边道路安全工作情况。自7月1日“四长”接待日开始以来,已累计接待群众68人次,解答车辆保险、户籍迁移和离婚财产分割等咨询事项30余件。

调解力量多元化,民事纠纷联调机制化民怨。组建一个“民事纠纷调解团”,由政府牵头,法庭、派出所、司法所、交警中队等多个部门以及16个村社区参加的“1+X”多元化联调平台。建立进村排查、登记梳理、引导分流、分类调处“四步走”纠纷化解机制,通过联合调解达到矛盾纠纷的最大化化解,上半年共调解婚姻家庭、邻里等一般民事纠纷20余起,其中合力化解“深长久”类问题和“疑难杂症”矛盾纠纷2起。

桑枣镇人大通过落实五个机制,促进了基层司法单位作风转变,增强了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责任意识;也推动了镇内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的形成进程。

(安州区人大监察和法制委、桑枣镇人大主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