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县市区人大网站链接 > 游仙区人大

游仙区魏城镇“三项举措”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发布日期:2020-07-27 10:40文章来源: 市人大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游仙区魏城镇人大主席团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及村级建制改革后,代表活动阵地建设面临新情况,结合魏城镇实际,开展了三大行动,为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做出一些探索。

一、“三亮三诺”强能力

通过“亮身份承诺、亮技能践诺、亮作风评诺”活动,让人民代表身份“亮”出来、联系群众“干”出来、关键时刻“站”出来,切实为身边群众办好事、干实事。

(一)亮身份承诺。一是挂牌“人大代表联系点”。让代表身份“亮”出来,以此强化代表意识,激励代表时刻牢记人民代表的职责和使命,积极投身到联系和服务群众中去。二是设置“人大代表形象公开栏”。将全镇86名代表形象、岗位、电话公开,方便群众联系和监督,同时分类设置9个区镇代表小组,引领小组代表开展联系和服务群众活动。

(二)亮服务践诺。一是办理服务践诺。全镇区、镇人大代表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民生、民情问题,并及时将问题分类反馈给人大主席团,主席团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交办并跟踪、督促、解决问题。截止目前搜集各类民生诉求45个,解决到位22个,尚在解决中12个,进行解释说明12个,群众较为满意。二是网格服务践诺。魏城镇人大代表来自于48个选区,平均每900名群众中产生1名人大代表,在工作中,将代表落实到每一个原选区开展网格化服务工作,推进矛盾化解和工作联系。

(三)亮实绩评诺。充分利用代表年度述职活动的开展,结合《代表履职工作手册》的使用、填写情况,评价代表一年来的履职情况;设立“魏城人大连心信箱”,搜集群众对代表履职、作风等方面的反映以及对政府部门事项办理、作风建设意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二、“云端之家”强监督

2019年12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魏城镇86名镇人大代表分布在180平方公里、44个村、4个社区,代表与主席团之间沟通联系由于路程、交通等方面限制,仅局限于电话沟通,特别是在村级建制调整后,传统意义上的代表之家接待群众,沟通代表的作用相对减弱,代表履职倾听群众意见难度进一步增加,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方式予以改变。

云端代表之家是基于通讯网络搭建代表与群众、代表与代表、代表与主席团、代表与政府部门之间沟通联络,助推代表履行监督与联系职能的网络平台。

在建设中,主要采用了:利用一个网络,即选择电信运营商建设一个平台,将代表各自家庭点网与镇人大代表之家汇总并联;建设一个终端,即在镇人大代表之家建立终端平台,一台主显示屏、处理器,适时收集各代表意见建议,反馈意见建议办理情况;设置多个点位,即在代表以各自家庭为基点建立以监控、摄像头、网络处理器为主的代表联系点位,方便代表适时面对面与代表、与主席团的沟通联系。

目前,已建成代表点位12个,平台1个,接待代表联系38人次,促进部门与代表沟通13次,初步实现了代表少跑路,部门多沟通的目的。

云端代表之家的建立有利于加强代表闭会期间工作履职,有利于加强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加强主席团与代表之间的联系,及时准确反应群众呼声,工作监督意见,反馈代表建议意见办理进度。

三、“1+3+N”强服务

魏城镇通过建立1个人大代表之家、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N个人大代表联系点的梯次结构,与云端代表之家实现线上线下双运行模式,实现代表之家为代表集中活动主阵地、沟通联络连心吧、阅读学习充电站,各联络站为小组代表活动小阵地、接待群众服务点,联系点为代表自身工作站的局面。

一是资源利用。针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原乡镇人大代表之家阵地使用问题,镇人大充分听取区人大联系领导与代联委指导意见,创新形式,在徐家、东宣两场和桂花社区设立3个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代表小组活动阵地和就近联系群众的点位。在代表居住地设立人大代表选民联系点作为联系群众的桥梁。构建代表就近组织、群众就近服务的格局。

二是功能改造。对原魏城镇人大代表之家进行功能化改造,将原行政办公化原素剔除,融入书吧、茶吧等轻松温馨氛围,为代表与政府间建立起沟通联络连心吧、阅读学习充电站。设立连心信箱,对主席团工作、党委政府工作进行不签名建议,以期在轻松氛围下推动整体工作。

三是抒危解困。结合当前中心工作,在代表工作驻地和居所地设立N个代表工作站,就近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达到有效沟通,抒危解困的目的。半年来,镇人大代表在所在区域积极履职,受到群众好评,比如:张剑代表积极联系爱心企业,为贫困户建房捐款2万余元,解决住房问题,镇代表李小英,积极帮助贫困学生购买生活学习用具,并带领其参加公益活动,激发内生动力,镇代表贾玉华组织人力为残疾贫困户栽秧,实施劳力帮扶等等。

 

(游仙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魏城镇人大主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