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 > 深入开展“四讲四有”人大建设

做实“四讲四有” 在依法履职中彰显初心和使命

发布日期:2019-12-23 17:10文章来源: 市人大 浏览次数:
字体:【    】 打印

绵阳市人大常委会

 

建设“四讲四有”人大,是省人大常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治蜀兴川和新时代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重大举措,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的政治担当。去年以来,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将“四讲四有”人大建设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争创作风优良机关、争做担当作为先锋”活动和“抓落实作表率”行动紧密结合,坚持互为载体、相互促进,强化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不断改进作风、提振精神,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在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中彰显初心和使命,以“四讲四有”展示了新时代地方人大新形象。

一、坚定政治站位,讲忠诚有信念,政治属性更加彰显

围绕“建设讲忠诚有信念的政治机关”,我们旗帜鲜明讲政治,牢牢把握人大政治属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人大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领人大工作,及时学习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对相关决策部署的落实情况和人大工作的重要安排、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报告,今年已向市委报告11次,其中重点工作、专项工作8次,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人大履职行权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紧扣市委决策部署来统筹安排立法、决定、监督、任免和代表工作,始终做到市委工作安排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特别是围绕市委全会重大部署,及时依法作出《关于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决定》《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议》,得到了市委充分肯定,市委刘超书记批示指出:市人大常委会将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是市人大与市委思想上同心、政治上同向、行动上同行,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动员全市人民朝着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的宏伟目标坚定前行的重要履职体现。

二、坚守宪法原则,讲法治有权威,宪法属性更加彰显

围绕“建设讲法治有权威的权力机关”,我们牢牢把握人大宪法属性,自觉站在法治建设第一线,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把宪法原则、宪法精神和法治思维贯彻到人大立法、监督工作和全市改革发展的各方面,既依照法定职责、限于法定范围、遵守法定程序开展工作,又通过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保证宪法、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

不断加强和改进执法检查,充分发挥“法律巡视”的利剑作用,每次执法检查由常委会领导任组长,组建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队伍,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联动同步开展,做到9个县(市、区)全覆盖,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食品安全法、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绵阳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主题教育期间,党组书记、主任马华同志牵头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工作,充分学习借鉴全国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的实践经验,提出了13条改进措施,进一步提升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工作实效。

着力抓好以宪法为核心的“七五”普法宣传教育,多形式多层次宣传宪法精神,普及宪法知识,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宪法意识,营造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社会氛围。围绕行政诉讼、“执行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等开展监督,每年听取市法检“两院”重点工作汇报和基层“两院”工作情况报告,督促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科技城法治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法治绵阳建设。

三、坚持务实作为,讲责任有担当,职能属性更加彰显

围绕“建设讲责任有担当的工作机关”,我们牢牢把握人大职能属性,结合“抓落实、作表率”行动,在主题教育中鲜明提出“围绕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抓落实、围绕人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抓落实、围绕市委交办安排的任务抓落实”的工作思路和要求,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升依法履职效能,在绵阳改革发展的各项事业中积极贡献人大力量,做到了敢担当、真担当、善担当。

始终把服务发展大局和社会民生作为监督重点,持续推动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切实有效解决。特别是连续3年开展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执法检查、连续3年督促环保问题整改落实、连续2年督促城市排污问题整治,连续3年对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述职测评等,监督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明显增强。

优化营商环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绵阳把其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我们及时跟进推动市委重大部署落实,组织6个调研组,由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分别带队到基层和企业深入调研,广泛收集和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听取报告、专题询问和满意度测评方式,打出一套监督“组合拳”,特别是以“闭卷”方式进行专题询问,对19个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4个满意、15个基本满意的测评结果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对此,市委刘超书记专门组织研究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地落实工作。

坚持“立良法、立好法、立管用的法”,取得立法权以来,先后制定了4部地方性法规,特别是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生态环保开展地方立法,去年施行的《绵阳市水污染防治条例》是全省首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为绵阳依法保护和改善水环境、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提供了重要的法治保障。

探索建立市政府重大决策向人大常委会报告的年度清单,市政府每年按计划就重大工作、重大决策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政府每年召开工作联席会,适时对重大问题、重要工作进行研究,这项工作的常态化开展,有效促进了政府重大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四、坚持人民至上,讲宗旨有情怀,人民属性更加彰显

围绕“建设讲宗旨有情怀的代表机关”,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人大人民属性,密切联系群众,一切工作都坚持为人民代言、为人民谋利、为人民服务,依法履职的每一项工作都紧扣社会民生,都反映人民意愿,千方百计为人民办实事、干好事、解难事,切实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愿、我有所为”。

紧扣群众最关心、社会最关注的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城区污水排放突出问题整治、乡镇污水处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等问题开展监督,对中小学校在职教师收费补课、大气污染防治等工作进行专题询问,督促有关问题整治,更好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效果得到人民群众充分认可。持续关注长期困扰城市社区居民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去年推动实施城市老旧小区电力改造,切实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为此,城区上百名社区群众联合签名给市人大常委会送上“忠诚担当好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的长卷轴,对市人大常委会坚守和担当“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给予了充分肯定。

强化服务保障,切实支持代表依法履职,积极发挥代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作用。坚持开展有针性的代表履职学习培训,每年至少举办两期培训班,本届已组织培训396人次,促进了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坚持邀请代表参加视察调研、执法检查活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3年来参与市人大常委会工作的代表达327人次,充分反映了群众的心声;指导管好用好现有1548个代表活动阵地,切实发挥联系群众、服务代表的积极作用;探索召开代表议政督政会,搭建代表闭会期间的综合履职平台,关于既有小区安装电梯的议政督政,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和群众高度关注;建立市人大代表微信群,增加了代表表达意见建议的渠道,提高了意见建议表达效率、转交效率和办理效率,切实解决了一批代表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

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充分学习借鉴各市州的经验做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继续深入推进“四讲四有”人大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不断增强人大工作整体实效,以更加务实高效的作为展现人大的初心和使命。